李莲英,晚清时期权倾一时的慈禧太后宠臣,凭借与慈禧的亲密关系,在宫中可谓是风光无限。作为太监正规期货配资公司,他虽身无长物,却因为背靠慈禧这座“大山”,往往借助她的威势,在朝中呼风唤雨。甚至连他母亲去世这一私人事务,也引起了慈禧的特别关注。听闻李莲英母亲的死讯后,慈禧破例允许他回乡为母亲操办葬礼,并赐予他丰厚的资源支持。
这场葬礼,不仅让李莲英家乡的乡亲们白吃白喝了整整一个月之久,更让他们能带回葬礼中的各种食物和物品,究竟是何等的排场,才会让这些乡亲们如此“丰衣足食”?这背后,既有李莲英的巨额支出,也有慈禧对其的特殊宠遇。
李莲英的丧母之痛与慈禧的特权
展开剩余80%李莲英自少年时便入宫,成为太监。多年来,他心甘情愿地为慈禧服务,甚至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。李莲英的父亲早逝,家中只剩下年迈的母亲与两位兄弟。尽管李莲英当时已经官至二品,身居高位,他依然心系母亲,期望能够让母亲安享晚年。为此,他提出将家人接到北京居住,方便自己照顾他们。
然而,命运弄人。李莲英的母亲在长期劳累和岁月的摧残下,健康早已不复当年,尽管在寒冷的北京冬天顽强度日,最终还是未能挺过这个冬天,突然离世。李莲英深感悲痛,平时一向谦恭的他,此刻显得格外沉默,甚至连慈禧也察觉到了他的失常,才得知他母亲的死讯。
慈禧深知李莲英多年来忠心耿耿地在宫中陪伴她,未能尽到孝道,心生怜悯之情,便决定特许李莲英回乡为母亲举行葬礼,给予他数月的假期。与此同时,慈禧还拨款50万两白银,要求李莲英为母亲操办一场盛大的葬礼,并嘱咐他要尽全力将母亲的葬礼办得隆重、体面,以此表达她对李莲英忠诚的回报。
巨额开支下的盛大葬礼
50万两白银,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过上数年富足的生活。在当时,清朝财政困窘,百姓困苦,而李莲英则将这笔巨额资金投入到母亲的葬礼中。这一笔银子,显然不是什么小数目,尤其是在国库几乎空虚、民众忍饥挨饿的情况下,慈禧竟然为李莲英的一场私人丧事拨付如此庞大的资金,令人震惊。
然而,李莲英对此并没有丝毫的顾虑。他毫不犹豫地开始安排葬礼,首先将母亲的遗体安放在京城的护国寺,请寺中的僧人诵经超度,接着将遗体运回家乡。李莲英在家乡开始了一场堪比皇室丧礼的铺张大办,所花费用更是远超常人理解的范围。
奢华宴席与乡亲们的“福利”
在普通百姓看来,仅用二两银子便足以举行一场合格的葬礼,而李莲英却凭借50万两的预算,举办了一场奢华无比的丧事。他不仅安排了丰盛的宴席,还请来上百位吹拉弹唱的艺人,围绕母亲的灵前奏乐助兴。李莲英虽然已经不满足于此,他甚至决定扩大葬礼的规模,邀请方圆百里的乡亲们前来参加,不论是否与自己有亲戚关系,都一视同仁。
葬礼的宴席持续了整整一个月,乡亲们每日都有丰盛的食物可以享用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这些美味佳肴似乎永远也吃不完,每当参与宴席的人吃饱离开时,总有人准备新鲜的食物接替。这场宴席给乡亲们带来了不小的实惠,甚至有些人开始将食物带回家存放。逐渐地,宴席中的食物因为没法及时食用而变质,李莲英便开设了一个免费领取馒头的地方,乡亲们可以随意拿取。
这场葬礼渐渐演变为一个“粮仓”,许多乡亲借此机会囤积食物,甚至为未来几个月的生计做好准备。李莲英的这场葬礼,虽然表面上是为了母亲尽孝,但却也让他赢得了许多乡亲的好感和支持。
李莲英的解释与乡亲的“收获”
看到李莲英如此豪奢的葬礼,他的两个兄弟也感到困惑不已,纷纷问他为何如此奢华。李莲英笑着回答道:“这是老佛爷的恩典,我怎能不遵从?这50万两白银若不去用,岂不是对她老人家的不尊重?而且,我不久后便要回京,这番排场也能为你们带来好处,让乡亲们更好地照应我们家。再说了,‘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’,这笔银子虽然来自百姓,但我为乡亲们提供食物,能让他们一段时间不再忍受饥饿,等于为母亲积德行善。”
尽管李莲英平日里贪婪狡诈、趋炎附势正规期货配资公司,但在这件事上,他似乎真的为乡亲们提供了一些实质性的帮助。他借助这一场葬礼,不仅保全了自己的面子,也让当地百姓暂时过上了安稳的日子,所谓“取之于民,回馈于民”,在某种程度上,他的确为乡亲们创造了不少好处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炒股期货配资_杠杆炒股票_鑫东财配资网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