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解放战争期间,我军虽然取得了多次重大战役的胜利,但其中不少胜利都是通过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。1948年爆发的淮海战役首战——碾庄之战,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战例。为了彻底消灭盘踞在徐州以东碾庄一带的国民党第7兵团,华东野战军调集了5个主力纵队共计15万大军,对黄百韬率领的8万余敌军展开围歼。那么,究竟是哪5个纵队参与了这场惨烈的战斗?既然我军在兵力上占据近2:1的优势,为何最终仍要付出6万多人的惨重伤亡才能取得胜利?这5个参战的华东野战军纵队分别是第4、第6、第8、第9和第13纵队,此外还得到了特种兵纵队炮兵的强大火力支援。这些部队总兵力超过15万人,专门负责围歼被包围的黄百韬兵团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股票配资平台哪家好,负责阻击徐州方向国民党援军的华野第7、第10、第11纵队并未计入其中。从编制上看,这5个主攻纵队堪称华东野战军的精锐之师:其中第4、第6和第9纵队更是被誉为华野四大天王中的三支劲旅,在之前的各大战役中屡建奇功;而第8和第13纵队也实力不俗,与第3、第10纵队并称四小天王。如此强大的作战集群却在碾庄遭遇重大损失,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:
展开剩余66%首先,战役初期的准备不足导致重大伤亡。由于我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,加之黄百韬兵团在退守碾庄途中已被华野歼灭其下辖的第63军,军长陈章阵亡,这些因素都助长了我军的轻敌情绪。在攻打碾庄外围的前三天战斗中,我军既缺乏明确的攻击重点,又组织混乱,虽然攻势凶猛但收效甚微。面对黄兵团的顽强抵抗,我军不仅未能攻占几个重要据点,反而在敌军密集火力下损失惨重。更严重的是,随着战事拖延,各纵队既要防备敌军可能的增援,又要应对后勤补给的压力,官兵们逐渐产生急躁情绪,导致后续进攻更加不利,最终不得不重新调整作战部署。
其次,敌军实力不容小觑。虽然黄百韬兵团在退守碾庄时损失了第63军,但这支队伍本就是兵团中装备最差、战斗力最弱的部队,其主力8万余人基本保存完好。在黄百韬麾下的各军中,第25军和第64军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。黄百韬本人及其部将刘镇湘等人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悍将,作风极其顽强。特别是黄百韬的嫡系第25军,在南临战役、胶东扫荡和豫东战役中都曾给华野造成重大伤亡,堪称华野的老对手。整个第7兵团在碾庄战役中表现可圈可点,虽然最终被全歼,但却打出了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中少有的顽强表现,其与我军的伤亡比例几乎持平。
最后,特殊的地形条件极大增加了进攻难度。有些人认为徐州东部地区地势平坦,黄兵团选择固守毫无胜算,这种看法过于片面。虽然该地区没有高山作为屏障,但密布的水网河流为防守方提供了天然优势。碾庄一带村落周围遍布水塘和湿地,这种地形严重限制了我军重武器的使用,战士们不得不进入村庄与敌军展开近战。此外,当地错落有致的高台地形,加上之前李弥兵团驻防时修筑的防御工事,构成了完美的火力网。守军利用暗堡、夹墙等隐蔽工事设置交叉火力点,华野官兵一旦接近就会陷入敌人的火力覆盖范围,造成极其惨重的伤亡。在这种不利地形条件下,5个纵队强攻黄百韬兵团,付出巨大代价在所难免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炒股期货配资_杠杆炒股票_鑫东财配资网观点